19日,第十屆文博會落下帷幕。儘管文博會組委會提出“不以成交金額論英雄”,但無論展會的發展方向,還是其承載的特殊使命,能夠在多大層面上推動文化產業發生交易,仍是衡量文博會價值的重要標準。來自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第十屆文博會文化項目和產品總成交額2324億元,比上屆增長39%。而十屆文博會累計總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達到10475億元。
  文化產業交易如何在文博會平臺上實現?超過2000億元的交易數據如何構成?
  專業觀眾日成交最活躍
  5天的採訪讓筆者對此有了感性認識。文博會的“生意經”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開幕前兩天是專業觀眾日,也是文化產品和項目交易最為活躍的兩天。與全國各省市文博會組團一同而來的,還有為數眾多的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接連開展的項目推介和簽約儀式,既是展示各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的渠道和方式,也是文博交易總盤子最主要的構成部分。
  在15日下午舉行的《2014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手冊》發佈現場,四川、西藏、雲南、吉林、廣東等省市區的展團先後舉行了重點文化招商項目推介會和合作項目簽約活動,現場簽約項目共19項,實現簽約金額292億元,僅吉林省代表團的簽約金額就超過245億元。政府展團不僅項目體量大,而且文化產業精品多,簽約交易的金額往往以億元計,也成為文博會交易功能最為集中的體現。
  文博會“生意經”的第二個層面發生在文博會分會場。從首屆文博會1個分會場到今年成立54個分會場,每一個分會場從申請到獲批,除了考量其文化價值,還有嚴格限定的文化產業交易額作為支撐。深圳珠寶集聚區分會場就是分會場中的“大塊頭”,通過分設品牌展示、高峰論壇、文化推廣等不同板塊,向外界呈現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珠寶盛會。今年,僅珠寶分會場一個點的交易額就有望突破100億元。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博會“生意經”的第三個層面發生在展館內。文博會期間,無論以拍賣形式交易價值逾百萬元的工藝美術品,還是在展位內擺攤設點銷售價格僅百元的原創掛飾,這些都是文化產品交易的內容。參展觀眾不僅看得到,而且能夠實實在在地參與其中。在文博會工藝美術館一個福建壽山石雕刻藝術品展位,價值36萬元的“滿漢全席”產品一天能賣出兩個;一家蘇州刺繡精品館,兩天時間與超過10位有採購意願的客戶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銷售手鏈、掛飾的展位,5天開館時間里始終人頭涌動……
  事實上,儘管展館內文化產品交易活躍,但大部分展商都沒指望能夠收回參展成本,展示和推廣文化品牌是他們連續多年參加文博會的最大動力。一位來自江西的展商表示,連續三年參展文博會都沒有實質交易,但卻通過這個平臺收穫了一大批優質客戶。
  文博會開辦以來一直承載著兩項主要功能,一是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二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無論哪個功能的實現,都必須依賴文化產品和項目的實際交易。邁入新一個十年的文博會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們期待有更多優質項目在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平臺上獲得進一步提升和發展的機會。
  南方日報記者 楊磊  (原標題:文博會:10年“生意”過萬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70samn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