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義工幫忙蓋屋 資優孫與嬤要有新家了 來自各地的志工忙裡忙外,計畫把舊豬舍改建為平房,讓祖孫過個溫暖的新年。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口湖鄉一對祖孫,居住在不到 兩坪 的魚塭破工寮,靠撿菜、賣菜度過十一年,爭氣的孫子今年考上北港高中資優班;這對祖孫的故事感動一群雲嘉彰地區的工人,昨天冒著凜冽海風,挽袖從早忙到晚,目標是為老阿嬤築個新家好過年。 就讀北港高中的潘高田,五歲時由今年八十二歲的老奶奶王做一手帶大,祖孫倆住在不能遮風避雨的破工寮裡,雖被長草掩蓋,簡陋的鐵皮嘎嘎作響,甚至強風一來,小屋可能連根拔起,卻滿溢祖孫的親情。 「嬤孫竟能在這樣房子裡住十一年,叫人難以置信!」四湖鄉沙崙湖文史協會總幹事吳雙喜說,他是從學校得知潘高田和老阿嬤「隱居」陋屋,兩個多月前去探訪,才知這對祖孫處境,「房子四周無鄰,人煙罕至,宛如與世隔絕的孤島農地貸款」。 吳雙喜把祖孫的住家拍下來貼上網,號召善心人一起來行善,協會理事長劉建勝本身從事建材業,覺得很有意義,也拜託幾位生意往來的客戶做好事,於是大家在兩個月前決定要為老阿嬤蓋新家,約廿 二坪 ,兩房兩廳的平房。這段期間,陸續有義工加入這個計畫,來自嘉義的水電師傅吳炎庭和彰化的鐵工蔡依明等人相繼和協會聯繫,表明願提供施工和材料,學校和義工也捐款湊足廿多萬元經費。 一夥人為慎重起見,多次相約到阿嬤家探勘,商討後認為原地重建不符經濟效益,於是決定把工寮對面的豬舍改建成老阿嬤的新居。 工人和協會義工從施工草圖到昨天動工,一手包辦;昨天一早眾人先把堆滿廢棄物的豬舍清理乾淨,吳雙喜說,經費有限,能搬的、能清的,全靠義工一雙手。雖然經費不多,開工還是得「照步來」,吳雙喜迎請土地公、媽祖「坐鎮」監工後,才讓挖土機開進來拆豬舍,廿多名義工合負債整合力,很快就整出一塊素地。 「終於可打地基了」,大夥弄得一身髒,在旁插不上手的老奶奶王做,勉強撐著彎曲的身軀,一下子送茶,一下子道謝,「沒想到年老還能苦盡甘來,和孫仔就要有新家了」。 【2010/12/21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雲林縣報導】 成績不錯的潘高田(左)在校長蔡孟峰(右)鼓勵下,才肯離開老奶奶住校求學。這是台版「有你真好」的祖孫故事!北港高中資優班學生潘高田捨不得高齡八十二歲的阿嬤王做,拒絕校方免費提供住宿,寧可與阿嬤擠在不到 兩坪 破工寮,度過十一年歲月。 雲林縣四湖鄉沙崙湖文史協會把潘高田與阿嬤王做的故事PO上網,號召雲嘉彰地區的鐵工、水電義工,出建材又出力,好讓這對祖孫能有新屋,過個溫暖的新年,昨天動工。 臉上刻滿歲月風霜的阿嬤王做,十幾年前兒子投資養殖失利,家產全被拍賣,子女四散,五歲孫子潘高田跟著她,到別人的田裡撿菜,資產管理公司風雨烈日她不能倒,一心就想把孫兒拉拔長大。 「甘苦囝仔卡識事,阿田五歲就會賣菜,全庄攏叫他是神童」,王做想起往事,笑臉縐紋就擠成一堆,她說甘藷、土豆、紅菜頭統統有,「我們就等人家採收剩的,撿到市場賣,剩的留著自己吃。」 「阿田最行的還是賣菜」,王做說,菜攤待久了,才五歲就懂得撿菜辛苦,「阿嬤,五斤過 三兩 了,不要再放上去」孫兒的提醒,總逗得她哈哈大笑,於是放心把地攤丟給他,自己再趕去撿菜「補貨」。 祖孫兩人的家,是一處廢棄工寮,一住就是十一年;雨來,屋外砂包擋水,屋內兩人夜不能眠,得整晚用杓子舀水。風來,總是擔心屋頂被掀,天花板會塌下來。 屋內堆疊的衣箱發霉,兩個破床是阿嬤拾荒撿回來的, 兩坪 不到的陋室,卻充滿阿嬤的愛,「家裡再擠,阿嬤一定要挪出空位擺書桌」,潘高田說,只能用努力讀書感恩回報。 潘高田去年考進北港高中資優支票貼現班,但仍每天通車,再步行數公里,回到阿嬤身邊,「阿嬤心臟不好,一做事就喘」,他不放心丟下阿嬤。 校長蔡孟峰說,潘高田每天通學,耗費很多時間,回家還要幫忙家務,擔心他功課跟不上,學校提供免費住宿,老師力勸他住校,潘還堅持通車,直到老師為阿嬤裝了電話,潘才軟化,每天向阿嬤請安。 潘高田與阿嬤的祖孫情,感動雲林縣四湖鄉沙崙湖文史協會,昨天一早協會理事長劉建勝帶領義工忙進忙出,清理祖孫所住工寮對面的舊豬舍。 協會總幹事吳雙喜說,網路號召的各地水泥、水電、鐵工很熱心,免費提供建材,還主動分工,準備在過年前把豬舍打造成約廿 二坪 ,兩房兩廳的平房,屆時也會為阿嬤歡喜辦入厝。 ▲北港高中資優班學生潘高田和八十二歲阿嬤王做就在這不到 兩坪 大的破工寮。記者蔡維斌∕攝影 ▲屋裡兩張床還是撿來的。 ▼晚上睡覺,風大就擔心天花板塌下來。記者蔡維斌信用貸款∕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70samn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